电机制造业的绿色化是国家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组成,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、改善民生意义重大。近年来,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为行业ESG发展定调,如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明确要求,到2025年,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需取得显著成效,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,为2030年工业碳达峰筑牢基础。
对电机制造企业而言,环境行动不是“绿色负担”,而是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。一方面,生产环节引入余热回收设备、优化能源结构等,可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另一方面,提前布局低碳技术研发,能规避未来政策收紧带来的合规风险。随着“双碳”推进,高能耗电机或面临市场禁入、碳税压力,而当前研发的高效节能电机,将成未来竞争优势。
电机制造业兼具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征,人与供应链是核心资源。员工管理上,完善的福利、职业健康保障与成长通道,能降低人才流失率,减少招聘与培训的重复成本;供应链上,建立供应商ESG评估体系,可提前识别环保、劳工权益风险,避免供应链中断,保障生产经营的连续性。
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帮助企业应对行业周期波动。一方面,完善内控体系可有效防范财务造假、安全生产事故等经营风险;另一方面,优质的ESG表现能增强投资者信心,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更低融资成本,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资金支持。
产品端分阶段推进:短期(1-3年)升级现有产品,替换为IE3标准电机,推出“旧电机回收+新电机置换”服务;中期(3-5年)研发 IE5及以上能效电机,突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、工业伺服电机等高端领域;长期(5-10年)布局“电机+能源管理系统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从卖产品转向卖节能服务。生产端低成本减碳:利用厂房建设分布式光伏;高能耗环节引入余热回收装置;同时建立废铜、废钢等金属废料回收体系,循环利用降成本、减固废。
S: 以“员工关怀+供应链共治+社区赋能”搭建责任网络
在员工管理上,为一线员工配备劳动保护设备,定期体检;给研发人员做ESG技术培训;为哺乳期女性提供灵活工时。在供应链管理上,制定供应商ESG评估清单,将“环保合规、劳工权益、安全生产”作为核心指标,与核心供应商签订联合减碳协议,共同研发低碳原材料。在社区参与上,为当地失业人员提供电机技能培训;参与厂区周边绿化、河道清理,组织公益植树;开放企业图书馆、运动场馆等设施,增强企业与社区的互动性。
G: 以“架构搭台+制度定标+披露提效”推动战略融入
在组织架构上,成立总经理牵头的ESG工作小组,涵盖多部门负责人,每月推进任务落地。在制度与目标制定上,出台ESG管理制度,明确部门ESG职责,设定可量化的ESG目标,比如“2025年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90%”“2026年高效电机销量占比达到60%”,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。在信息披露上,优先披露“能耗、碳排放、员工流失率”等关键指标,提升信息透明度。
作为全球电机行业龙头,卧龙电驱正从传统的电机制造商向“电机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”提供者转型,诠释“环境、社会与治理”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。
从多维度推进绿色发展:控碳上,以“用能电气化+电力清洁化”双轨策略优化能源结构,设EHS部门统筹气候应对,将减碳纳入日常管理;资源利用端以清洁电力为能源主体,搭建能耗监测体系,同步布局光伏项目,2024年自发清洁电力2715.46万千瓦时,海外子公司亦推进绿电采购;循环管理方面,实现危废规范处置,对一般固废落实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管理,金属边角料用于冶炼或加工成新材料,塑料包装则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。
依托旗下舜云互联平台,打造电机产业的“超强大脑”,推出五大解决方案、上百个工业APP,建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生态;数字化管理4150家国内外供应商,用“金字塔模型”实现精细分级;物流端智能拼单提升车辆装载率至92%,单次运输碳排降低18%,新能源车队与循环包装方案共筑低碳物流网;恪守《负责任矿产倡议》,规避冲突矿产风险。
将ESG提升至战略高度,成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,统筹长期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政策,设立专职ESG管理工作组推动措施落地。创新将ESG绩效指标纳入管理层薪酬体系,考核结果直接关联奖惩,提升ESG管理的主动性和持续性。
ESG不是成本,而是电机制造业穿越周期的生存密码。从头部企业的实践来看,无论是通过产品节能降低成本,还是通过供应链管理规避风险,ESG都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。未来,随着政策红线日益收紧、客户需求加速迭代,电机制造业需深入践行ESG理念,以绿色为底,从“被动合规”转向“主动创造价值”,实现“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、社会效益”的三重共赢,努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。
文章来源:千合财经
声明: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“深圳国际小电机磁材展”立场,所用视频、图片、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第一时间告知,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!